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是上海市寶山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上海市寶山區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對寶山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在寶山區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對寶山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分別由區長、副區長和局長、委員會主任等組成。每屆任期五年,實行區長負責制。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劃”、“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 1922年10月23日,國共合作曾創建了上海大學,1927年被國民黨當局強行關閉。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華東師范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上??茖W技術大學分校、上海機械學院輕工分院、上海市美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上海大學。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業大學、上??茖W技術大學、上海大學、上??萍几叩葘?茖W校合并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2019年,上海大學在QS建校50年以下大學150強排名中列中國大陸第1名;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中國大陸第16名;在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中國大陸第36名。 截至2019年5月31日,上海大學有寶山校區(校本部)、延長校區、嘉定校區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32萬平方米,設有26個學院、1個學部(籌)和2個校管系;開設86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3077人;有研究生16954人,全日制本科生19934人,??粕?7人,預科生55人。
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于2022年10月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組建,是由浙江省石墨烯制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組建的石墨烯領域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依托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牽頭,聯合我國石墨烯行業骨干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單位、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32家股東單位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1.66億元,落戶于寧波市鎮海區。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采用“公司+聯盟”的形式,依托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GIA),該聯盟擁有成員單位150余家,基本囊括了國內外從事石墨烯研發及產業化的主流單位,涵蓋了石墨烯產業鏈各個環節。
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是國內石墨烯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新中心,采用“公司+聯盟”形式,依托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GIA,簡稱“石墨烯聯盟(CGIA)”)及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建立??傮w目標:致力于建成引領全球石墨烯產業發展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石墨烯聯盟(CGIA)成立于2013年7月13日,是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委的支持下,聯合國內外從事石墨烯技術研發的高??蒲性核?、主流石墨烯生產企業、應用企業、終端產品用戶企業和社會資本,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自發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8)17號)的規定設立的,為市政府組成部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掛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牌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設內設機構24個,機關行政編制為300名。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8〕17號)的規定設立,為市政府組成部門,設15個內設機構。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機關行政編制為102名。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C- MRS )是中國從事材料科學技術研究和產業的科技工作者和單位,自愿結合并依法成立的全國性、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掛靠在中國科學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是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合 會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簡稱IUMRS ) 的發起單位之一,并代表國家身份作為該會的成員。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成立于2018年,位于中關村科學城翠湖科技園,是北京市最早批準、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秉承“融通資源、集聚匠才、創新機制、引領未來”的理念,BGI以“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制引領石墨烯行業的創新發展。目前擁有兩棟研發大樓,實驗室面積2萬平方米,人才隊伍規模達260余人。
納米馬來西亞公司是一家國有企業,負責承擔國家在納米技術領域針對產業化技術培育、推廣的扶持工作,從14年起開始承擔國家石墨烯行動計劃。該項目直接對中央政府匯報,在國家科技部、經貿部等主要部門的支持下,由納米馬來西亞公司負責執行和協調具體工作。該行動計劃圍繞馬來西亞的六大支柱產業,展開石墨烯技術布局,涉及領域涵蓋橡膠、電子、潤滑、儲能、塑料等,截止19年已有30家下游應用企業參與到40多個研發應用項目中。
英國國家石墨烯研究院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機構。該研究所是世界上首個專注于石墨烯研究的機構,一直以來在石墨烯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突破和進展。本文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研究所進行介紹和分析:研究所背景與歷史、研究所的組織結構與人員配置、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與突破、研究所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研究所的影響力與未來發展。
西班牙光子基金會是一家專業會議組織者,專門從事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特別是“石墨烯和 2DM”會議和在線會議的規劃和執行。該基金會是構建和培育歐洲卓越以及加強該領域合作的關鍵參與者。他們的目標一是為基礎納米科學知識的傳播、轉移和轉化提供創新平臺;二是為了加強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跨學科研究,促進國際研究小組之間的合作,并促進新的聯合項目提案的出現。
上海市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是由上海市和寶山區市區聯動打造的石墨烯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平臺以石墨烯應用需求為牽引,著力構建石墨烯應用技術創新、中試及產業化的核心服務能力;通過“基地+基金+人才”模式,集聚并有效配置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創新資源,促進實驗室較成熟成果的產業化,解決產業面臨的共性技術問題,培育打造石墨烯產業集群;建設成為與產業緊密結合的、國際知名的協同創新平臺,實現“平臺促科技,平臺帶產業”。
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牽頭,聯合我國石墨烯行業骨干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單位、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32家股東單位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1.66億元,落戶于寧波市鎮海區。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以下簡稱“NGIC”)采用“公司+聯盟”的形式,依托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GIA),該聯盟擁有成員單位140余家,基本囊括了國內外從事石墨烯研發及產業化的主流單位,涵蓋了石墨烯產業鏈各個環節。NGIC秉持“聚焦需求,眾籌眾創,共建共享”的發展思路,面向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圍繞事關我國產業、經濟和國家安全的新能源、工業節能、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海洋工程、新材料技術等若干重點領域,聚焦石墨烯材料規?;苽?、石墨烯材料產業化應用和石墨烯行業質量等研發方向,建設研發設計中心、行業服務中心、協同創新基地、國際合作基地等四大能力平臺,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測試驗證、中試孵化及行業公共服務等創新能力建設,突破技術成熟度4-7級的石墨烯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基礎前沿技術,通過融合各創新要素實現技術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支撐打造貫穿石墨烯領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價值鏈的創新體系,助推我國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
中歐合作石墨烯創新中心是由寶山區科委、寶山城市工業園與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石墨烯聯盟(CGIA)共同發起成立的國際石墨烯創新服務平臺,也是2019中歐長三角石墨烯創新高峰論壇的重要成果。 中心承擔著鏈接上海與歐洲石墨烯產業的重要使命,旨在推動海內外優秀石墨烯項目團隊與上海本地產業的深度交流、資源共享、技術合作、成果孵化、人才培養和項目產業化,促進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乃至全球高水平石墨烯創新技術及創新成果在上海的產業化落地,提升上海市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能力,孵化出一批全球性創新型科技項目,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硬科技",將上海寶山打造成全球石墨烯產業合作孵化的策源地,更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有力支撐。 寰球(上海)石墨烯科技中心于2020年4月3日成立,是中歐合作石墨烯創新中心的運營單位。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4年,是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集團積極布局智能電氣、綠色能源、工控與自動化、智能家居以及孵化器等“4+1”產業板塊,形成了集“發電、儲電、輸電、變電、配電、售電、用電”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優勢。業務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有超過3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600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100強。順應現代能源、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大趨勢,正泰以“一云兩網”為發展戰略,將“正泰云”作為智慧科技和數據應用的載體,實現企業對內與對外的數字化應用與服務,依托工業物聯網(IIoT)構建正泰智能制造體系,踐行電氣行業智能化應用,依托能源物聯網(EIoT)構建正泰智慧能源體系,開拓區域能源物聯網模式,圍繞能源“供給-存儲-輸變-配售-消費”體系,正泰以新能源、能源配售、大數據、能源增值服務為核心業務,以光伏設備、儲能、輸配電、低壓電器、智能終端、軟件開發、控制自動化為支柱業務,打造平臺型企業,構筑區域智慧能源綜合運營管理生態圈,為公共機構、工商業及終端用戶提供一攬子能源解決方案。集團于2019年9月27日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耙粠б宦贰敝袊髽I100強榜單排名第81位。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83位。2020年9月16日,入選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6屆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名單,排名第10。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于2016年,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會員單位,2022年浙江省企業創造力百強企業,注冊資本6600萬元,研發中心10000平米。公司秉承首創(First)、極致(Best)、使命(Most)“3T”經營理念,致力于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宏觀組裝材料的研發、生產及技術服務。 公司科創實力強,行業影響力大。擁有授權的中國發明專利230余項、國際專利30余項,為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落地轉化企業,榮獲2022年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最高獎——優勝獎。獲得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全球首個單層氧化石墨烯、單層氧化石墨烯改性功能纖維尼龍6產品認證證書。單層氧化石墨烯改性功能纖維榮獲石墨烯聯盟全球“2021年度最佳石墨烯產品創新獎”(石墨烯奧斯卡獎);單層氧化石墨烯技術成果入選“2020-2021年度中國市場黑科技TOP50”榜單,緊跟中國航天、華為、龍芯中科之后位居第六位。 公司技術原創,產品硬核。成功開發出“一片原料兩根纖維兩張膜”產業鏈技術和產品體系,即以單層氧化石墨烯為核心原料,以石墨烯基碳纖維、石墨烯多功能復合纖維、石墨烯散熱膜及電熱膜為重要應用領域,貫通料材器用,形成頂天立地格局。同時,以“石墨烯+”模式,為其他應用場景提供研發支持和技術解決方案。
烯紡科技是一家由高層次專家人才發起創立的,旨在以石墨烯材料技術創新功能紡織品應用,創新突破行業發展瓶頸,打破關鍵紡織材料技術國外壟斷,以材料科技賦能紡織業發展。企業核心團隊碩博人才占比超過45%,已建成從實驗室→小試→中試→量產的石墨烯功能紡織品開發閉環,持有30余項授權專利,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項。建成通過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的、年產300噸的石墨烯功能紡織品生產加工及檢測完整生產線,下游產品涵蓋具有顯著體感的消臭襪、抗菌內褲、透氣襯衫、驅螨毛巾、涼感四件套等產品,性能可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價格可滿足各類市場要求。
中關村華清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是由北京現代華清材料科技發展中心、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自愿聯合發起成立的,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聯盟以新材料開發和科技創新為導向,以推進低成本石墨烯及裝備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為目標,建立質量檢測體系,提升石墨烯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大力推動石墨烯技術和產業發展。旨在通過整合協調產業資源,建立上下游、產學研信息、知識產權等資源共享機制;建立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及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的平臺;推動標準、評價、質量檢測體系的建立,促進成員單位的自身發展,從而達到推動石墨烯產業發展的目的。
Graphene Info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科技資訊中心之一,涵蓋了石墨烯行業內全產業鏈咨詢信息,是目前全球石墨烯行業信息的綜合門戶。Graphene Info于2009年推出,并迅速登頂成為全球石墨烯人士產業信息獲取地。 Graphene-info為全球石墨烯人及關注石墨烯行業的各界人士提供專業服務、資源和信息。截止目前,Graphene Info及母平臺Metalgrass集團的每月讀者超過40萬,通訊訂閱者超過50,000,社交媒體關注者超過50,000。
西安市追夢硬科技創業基金會(DTECF,以下簡稱基金會)是由一批有家國情懷、有復興夢想、有戰略眼光、有慈善愛心,和有實力的社會知名人士發起成立的慈善組織(非公 募)。 基金會的宗旨是,探索通過公益慈善的力量來推動中國科技原創技術發展的新途徑,培育中國科技原創技術創業的追夢人。 基金會著力打造硬科技創業的服務平臺,架設原創科技創業追夢人與公益慈善捐贈人對接的橋梁,發掘有潛力的、有獨創精神的硬科技創業團隊。重點關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拾遺補缺,雪中送炭,通過定向捐贈、眾籌等多種公益慈善捐贈方式,幫籌款創業,助夢想成真,培育中國的“喬布斯”、“馬斯克”,為實現科技強國而貢獻力量。
上海際烯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石墨烯聯盟(CGIA)在上海設立的創新服務平臺。通過依托上??萍紕撔轮行暮腿瞬鸥叩氐膽鹇远ㄎ?,聯合寶山區政府共同搭建“上海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以科技產業為導向,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多元化投入的運行模式,致力于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和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努力實現“平臺促科技、平臺帶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長三角地區的石墨烯產業協同發展。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參展電話:13646399362(蘇老師)
主講申請:19991951101(王老師)